幼儿宝宝常见的行为心理问题有哪些表现,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有哪些

幼儿宝宝常见的行为心理问题有哪些表现



1、幼儿宝宝常见的行为心理问题有哪些表现

加强语言交流 对于有语言问题的孩子,家长和老师不能怕麻烦,要循序渐进,慢慢与孩子交流。 有针对性地进行语言训练 对有感受性语言发育障碍的儿童,重点在于训练对语言的理解、听觉记忆、听觉知觉。对有表达性语言发育障碍的儿童重点在于模仿别人讲话的训练。训练技巧可以采用游戏、比赛等形式,引导和鼓励孩子说话。 创造1个宽松的语言环境 鼓励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给他提供1个可以无忧无虑的说话环境。要经常向他们提1些启发性、诱导性的问题,当他们语言表达有困难时,不要向孩子发脾气。 说话晚 说话晚是指儿童口头语言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同龄孩子的正常水平。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表达性语言发育障碍、感受性语言发育障碍。前者能理解语言,但不能表达语言;后者的理解及表达能力均落后。 说话晚的儿童,1般表现为1岁6个月时还不会叫“爸爸、妈妈”,到2岁时还不能说出3~5个字的句子,如“爸爸抱”、“我要”,即可确定为说话晚。这些孩子常用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如要喝水,就用手指自己喝水的杯子。仅有表达性语言发育障碍的儿童,到1岁6个月左右能根据他人的指令,指出或拿来某个物体;而有感受性语言发育障碍的患儿,仍不能理解给他的简单指令,也不能根据语言的要求进行活动。但经医生检查,这类儿童的听力无明显的异常。 说话晚的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关:生理因素—这可能与脑组织的某些感知觉功能的损伤有关,也有人认为是听觉记忆、听觉整合等脑功能发育缺陷所致。 环境因素—家长性情孤僻,与孩子缺乏交流,或孩子与外界接触少,缺乏接受语言教育和训练的机会,都可能影响孩子言语的正常发展。 性格因素—外向、易合群的孩子1般说话较早,而那些性情文静、内向者通常说话较迟。 我们可采取以下策略对说话晚的孩子进行干预。

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有哪些



2、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有哪些

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有哪些   

1、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   

1、儿童焦虑症   焦虑症是指1组以恐惧与不安为主的情绪体验。13%的儿童和青少年患有焦虑障碍,而且患病年龄比20年以前提前,多见于女孩。儿童焦虑症有3种类型:其1是分离性焦虑,儿童与依恋对象、家庭或其他熟悉环境分离时出现过分焦虑;其2是社交性焦虑,儿童与陌生人接触时出现持续的过分退缩,妨碍与同伴正常交往;其3是恐怖性焦虑,患儿总是提心吊胆地害十白可能遇见有害事物或情景。   

2、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又称儿童多动症,是儿童心理行为疾病中常见的1种问题。主要特征是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多动和;中动:常伴有学习困难或品行障碍。1般在6岁前起病,6~10岁为发病的高峰期,男孩多于女孩。此病的发病率为5%~9%,如北京5.7%、湖南6.0%,据估计有30%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发展为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学龄儿童患病人数约在500万以上,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病因至今仍未弄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主要与遗传、生物化学因素、发育异常、心理社会因素及其他因素有关。   

3、学习障碍   是学龄儿童较常见的问题之1,它是指不存在智力低下和视觉、听觉障碍,也没有环境和教育剥夺以及原发性情绪障碍,而出现阅读、书写、计算、拼写等特殊学习技能获得障碍的1组综合征。典型特征是阅读障碍,计算障碍,拼写障碍,手眼协调和动作协调障碍。国内学者静进在他的文章中报道学习障碍儿童的.发病率大约为6%。学习障碍的成因及影响因素复杂,其发生机制还不非常清楚。   

4、儿童抑郁症   儿童抑郁症是指发生在儿童时期持续的心境不愉快,以抑郁情绪为主要特征。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报告,儿童和青少年的抑郁症分别达到2.5%和8.3%。患儿表现为对游戏没兴趣,食欲下降,睡眠减少,哭泣,退缩,活动减少。患儿还可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下降,自我评价低,记忆力减退,自责自罪,对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不感兴趣,容易激惹,有时出现自杀念头或自杀行为。本病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家庭生活事件也是重要的因素之1,如父母对子女期望值过高,家庭管教方式不恰当,父母感情不和或离婚等均对儿童构成重大的应激事件。   

5、品行障碍   主要表现为持久的、严重的违纪行为,在较大儿童中很常见,如逃学、偷窃、破坏公物和攻击行为。该病患病率为1.5%~7.3%,男女比例为9:1,患病高峰为13岁,城市高于农村。品行障碍的病因学研究不单涉及医学,而且还涉及心理、社会和法学等学科。   

6、自闭症   典型自闭症的孩子,目光与言行都不与人接触,常使自己活在自我的世界里,而且脾气异常强烈,他们同时会固执的爱听某种旋律或某种玩具,甚至具有灵巧的动作及想法。日常生活中,他对物的兴趣比对人来得高,有时甚至会把人的肢体当成物体来玩;玩的时候,常常会有1些重覆且节奏性的动作;对於喜欢的东西相当执着且1成不变。   

7、恐惧症   儿童对鬼、神及不明物体的恐惧似乎是司空见惯,但是这种恐惧若持续不断地存在着,则将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造成恐惧症的原因不外以下3种,其1是过去可怕的经验所引起-如突来的巨响、朋友或兄弟的恫吓等;其2,恐惧可能是焦虑的代替品;其3是社会学习而来。   

2、心理问题的干预   

1、简易行为矫治—— 阳性强化法   通过奖励目标行为,忽视或淡化异常行为,促进目标行为的产生。   

2、合理情绪疗法   美国某心理学家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   

3、系统脱敏法   主要用于恐惧症。   

4、冲击疗法   主要用于治疗恐惧和其他负性情绪反应。   

5、厌恶疗法   常用于戒烟、戒酒、戒除网瘾,治疗强迫症等。   

6、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来改变不良认知,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给我们的孩子多1些关注,这样他们才能够健康成长。 ;。

学前儿童较为常见的问题行为主要有哪些?



3、学前儿童较为常见的问题行为主要有哪些?

(1)睡眠障碍;(2)语言障碍;(3)情绪障碍;(4)行为障碍。解析: 学前儿童的心理问题常以问题行为的形式表现出来。

托幼机构中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有哪些



4、托幼机构中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有哪些

在托幼机构中,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有:分离性焦虑、发脾气、多动、吮手指、咬指甲、尿裤子、撒谎、注意力分散、退缩、恐惧、破坏、攻击等。(1)情绪问题:处于儿童期的孩子,在情绪的表现上是极其不稳定的。通常表现为分离冲嫌性焦虑、随意发脾气、哭闹、任性、冲动、退缩、恐惧、孤僻等;(2)学习问题:学习困难、自控能力差、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拒绝上学等;(3)不良习惯:孩子可能有吮手指、咬指甲、漏口水、尿裤子、挑食等习惯大判态;(4)品行问题:部分孩子可能表现出破坏物品、向他人说谎、攻击身边的老师和同学等行为。常见的矫正儿童行为的方法有:(1)阳性强化,即奖励。多鼓励、表扬、拥抱孩子,奖励孩子喜欢的东西,多陪伴。(2)消退,即有计划的忽略。故意忽视孩子的哭闹和脾气,滚源当他/她没有感受到来自他人的重视,就会逐渐停止自己的行为。(3)替代强化,即榜样作用。给孩子树立行为的榜样。

儿童时期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有哪几类表现



5、儿童时期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有哪几类表现

(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儿童多动症",指由非智力因素引起的、与年龄不相符的注意障碍、冲动、活动过度,并伴有学习困难和社会适应力低下的1组儿童行为异常症候群。患病率约占学龄儿童总数的3%~5%,男孩多于女孩。通常起病于7岁前,主要表现为:

1、认知方面。注意广度狭窄、抗干扰性差、不能预见行为后果。

2、情绪方面,易兴奋,缺乏对冲动的控制力。

3、行为方面,以多动并伴攻击性行为为主。

4、人际交往方面,与家长、教师和同伴关系不良。病因复杂,常为遗传、脑损伤、铅中毒、心理社会因素和不良家庭环境等多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防治关键是提高家长、教师对该病的认识。虽然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发生所起的作用尚不明确,但对该症的发展和结局有影响的结论是肯定的。家庭不和睦、单亲家庭、教养方式不当、早期母子情感剥夺、寄养等,都可能增加ADHD的发生几率,进而影响儿童行为、情绪的发展。因此,ADHD的干预需要家庭、学校、专业机构3方面的公共努力,开展心理治疗、教育和行为训练结合的综合性矫治,重点是提供行为指导。行为治疗多通过正强化法,帮助其建立1些适应良好的行为。也可采用感觉统合训练、生物反馈训练等方法。治疗同时,应取得父母、教师的的充分理解、参与和配合。例如,可故意忽视其1些问题行为的表现;相反,1看到良好的行为表现即给予鼓励,引导其逐步强化这些行为。 (2)学习障碍,是1组以阅读、书写、拼字、表达、推理、计算能力等特殊性学习技能获得困难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症候群,包括阅读障碍、数学/运算障碍、书写障碍、非特定性学习障碍等。患儿不存在智力低下和视听觉障碍,亦无环境和教育剥夺及原发性情绪障碍。学龄儿童检出率约为3%~8%,男多于女,小学低年级相对高发。典型表现为:

1、1门或多门功课成绩低下;

2、阅读、计算,拼写困难。手眼不协调;

3、多动,注意力不集中;

4、自我意识低下,继发1系列情绪问题。学习障碍的防治重点是早期预防和干预,包括:加强围产期保健,避免可能造成的脑损伤;正确开展早期教育;及早对家长开展心理咨询与指导。教师、家长对儿童表现出的学习困难容易发生误解,使儿童受到不当对待或责罚,对其人格成长与心理健康影响很大。许多患儿得不到适当教导,学业受挫折,造成中途辍学,甚至因而走上犯罪道路。因此,对学习障碍患者应持接纳、鼓励态度,接纳其缺陷,重视他/她在其他方面表现出的优势能力;改善患儿的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动机;根据其障碍性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性治疗。应尽可能取得家长、教师的配合,避免因要求过严而导致自暴自弃。采用教育性治疗、心理辅导、游戏性行为治疗和社会技能训练等综合矫治手段常能取得良好效果。 (3)拒绝上学,也称"学校逃避"或"不登校",其意均指因不同的身体主诉而不能规律地坚持上学,属较严重的情感障碍。患儿约占学龄儿童的l%~5%,年龄偏大(如出现在初中阶段)。拒绝上学实质上意味着该生的就学失败;其社会功能、情感发展也必然受到严重的不良影响。拒绝上学与焦虑障碍、社交恐惧症、适应性障碍、节律性睡眠障碍、抑郁等情绪-行为障碍有关,但相当多的患儿可伴有以下症状:

1、不明原因的疲劳、积极性低,

2、注意力和记忆功能低下。

3、头痛、眩晕、情绪不良等神经症状;与儿童慢性疲劳症候群相类似。多数患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儿童可有明显的学校功能破坏和社会活动降低,不能维持日常生活和到校学习。这意味着儿童慢性疲劳综合征(children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CFS)也是导致学生拒绝上学的可能原因。日本文部省2002年报道,约2.8%的日本初中生因患CCFS而导致拒绝上学。

儿童时期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有哪几类表现?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6、儿童时期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有哪几类表现?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正确答案:

1、学业问题:包括学习困难、注意力障碍、自控能力差、活动过度、拒绝上学等。某些儿童的问题属于从学龄前期向学龄期过渡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适应不良。

2、情绪问题:如情绪不稳定、紧张焦虑、孤僻、强迫行为、过分任性或冲动、暴躁易怒、胆小退缩、恐怖等。这些问题表现程度严重者需排除精神性疾患。

3、品行问题:如偷窃、经常说谎、逃学或离家出走、纵火、攻击性行为、破坏性行为等。男孩明显多于女孩。

4、不良习惯:如习惯性抽动、吮指、啃咬指甲、摩擦癖、遗尿、口吃、偏食等。

5、青春期心理行为问题。

1、学业问题:包括学习困难、注意力障碍、自控能力差、活动过度、拒绝上学等。某些儿童的问题属于从学龄前期向学龄期过渡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适应不良。

2、情绪问题:如情绪不稳定、紧张焦虑、孤僻、强迫行为、过分任性或冲动、暴躁易怒、胆小退缩、恐怖等。这些问题表现程度严重者需排除精神性疾患。

3、品行问题:如偷窃、经常说谎、逃学或离家出走、纵火、攻击性行为、破坏性行为等。男孩明显多于女孩。

4、不良习惯:如习惯性抽动、吮指、啃咬指甲、摩擦癖、遗尿、口吃、偏食等。

5、青春期心理行为问题。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