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主要内容及作者介绍,周岩壁的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主要内容?
1、追风筝的人主要内容及作者介绍
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下面介绍的是追风筝的人主要内容及作者介绍,仅供参考。 《追风筝的人》主要内容 小说以第1人称的角度讲述了阿米尔的故事。阿米尔生于1963年喀布尔的1个富人社区中的1个富裕家庭。其父亲“爸爸”是普什图人,1名法官的儿子,成功的地毯商人。阿米尔家的仆人阿里的儿子哈桑则出身哈扎拉人。阿米尔和哈桑是好玩伴,哈桑是1个特别忠实,正直,1心只为阿米尔少爷着想的人,两个人经常1起玩耍、游戏。 阿米尔是出色的“风筝斗士”,即善于用自己的风筝切断别人的风筝的线;哈桑也是杰出的“风筝追逐者”,因为阿富汗斯坦的传统是线被切断而落下的风筝归追到它的人所有。爸爸对两个孩子都很喜爱,但嫌阿米尔过于怯懦。两个孩子和人打架时总是哈桑出头。阿米尔展露出写作的才华,但爸爸并不看重。爸爸的朋友拉辛汗成了阿米尔的忘年知己。1973年穆罕默德·达乌德·汗等发动政变,在阿富汗斯坦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回首前尘,我意识到在过去2十6年里,自己始终在窥视着那荒芜的小径。" 《追风筝的人》这本书已经读过3遍了,每1遍都会被深深的感动。我始终在追寻,到底触动我的是什么?那柔软细腻的笔触,那毫无矫揉造作的描写,那关于童年的跳动,那罪恶的定格,那救赎的可贵…… "为你,千千万万遍" 故事发生在阿富汗的塔布尔,就像在世界的任何1个角落,这里有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和最丑恶的东西,友谊、忠诚、信任,背叛、歧视、自私…… 童年,是孩子们的天堂。阿米尔和哈桑,在1个富裕家庭长大的两个亲密无间的主仆,1起爬树、1起搞恶作剧、1起看电影、1起放风筝,1起在树上刻下"阿米尔和哈桑,喀布尔的苏丹"我喜欢所有的这1切的描写,那么亲切、自然、童趣,那微妙的幸福悄悄的在心中蔓延着,蔓延着…… 阿米尔和哈桑无论如何,不是1般意义上的朋友,因为历史不会轻易改变,宗教也是。最终,我是普什图人,他是哈扎拉人,我是逊尼派,他是什叶派,这些没有什么能改变得了。这些不能改变的历史,给了阿米尔背叛的勇气和借口,并最终背负着这个罪恶。在那场追风筝的比赛中,那条小巷之中,在那打开父亲心门钥匙的蓝风筝与对友情的背叛中,我们再也看不到阿米尔眼中的澄清与欢愉。 对阿米尔来说,美国是个埋葬往事的地方。但往事终究会自行爬上来,你会发现,原来它从未离开过你。 1条救赎之路,1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追风筝的人》作者介绍 卡勒德·胡赛尼,1965年生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市,后随父亲迁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斯坦普通民众面孔的尘灰,将背后灵魂的悸动展示给世人。”。 《追风筝的人》是他的第1本小说,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追风筝的人》已经由梦工厂改拍成电影。还著有:《灿烂千阳》(A Thousand Splendid Suns,2007)、《群山回唱》(And the Mountains Echoed,2013)。作品全球销量超过4000万册。
2、周岩壁的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主要内容?
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的内容概括:主要记叙了作者自己儿时做风筝、放风筝的生活情景,表达了对童年深深的眷恋和向往之情。
3、小学3年级10风筝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在苇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做1个蝴蝶样的吧。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我们去放风筝。1个人用手托着,另1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1紧1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喊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忽然吹来1阵风,线嘣地断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1下,便极快地飞走了。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4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1抬头,看见远远的水面上半沉半浮着1个巨大的木轮,不停地转着,将水扬起来,半圈儿水在闪着白光。那是我们村的水磨坊。
“那儿找过了吗?”
“没找过,说不定‘幸福鸟’就落在那儿呢。”大家说。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仔细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4、课文童年的风筝履历写的?
《风筝》课文内容 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5、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的内容概括?
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的内容概括:主要记叙了作者自己儿时做风筝、放风筝的生活情景,表达了对童年深深的眷恋和向往之情。
6、2020年3年级语文童年的水墨画教案精选范文合集
童年是1幅画,画里有我们5彩的生活;童年是1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1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以下是我整理的3年级语文童年的水墨画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3年级语文童年的水墨画教案范文1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1首儿童诗。 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朗读诗歌
1、出示课题《儿童诗两首》,说说你知道那些儿童诗。可以说说诗歌的题目,也可以背诵其中的1两句。
2、朗读课文,能把诗歌流畅的朗读下来。
2、比较朗读,理解诗歌
1、反复朗读两首儿童诗,比较:这两首儿童诗有什么不同?
2、在充分朗读、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我想》是1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 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区别:组诗有小标题;每1节诗歌写的是不同的内容…… (2)《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 引导学生朗读这两首诗,体会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了解儿童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3)《我想》描写的是“我”的1些美好的愿望,《童年的水墨画》描写的是童年的生活学习场景。
1、说说《我想》描写了“我”的哪些愿望? ◇“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 ◇“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 ◇“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
2、说说《童年的水墨画》描写了哪些学习生活场景? ◇在街头看书 ◇在溪边钓鱼 ◇在江上游泳
3、朗读诗歌,体会描写的愿望和场景
3、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1、指导学习《我想》 (1)朗读诗歌,想象体会“我”的愿望。
1、朗读诗歌,说说“我”的那么多愿望中,那1个最令你神往?
2、默默诵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想象那是1个怎样的情景? ◇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你有什么感受?比如:“牵着万缕阳光”是怎样的感觉?“成为柳絮和蒲公英,飞呀,飞”是怎样的感觉?
3、有感情的朗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 (2)想象1下握哪,“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美好的愿望的?具体说说。 ◇春暖花开的时候,坐在绿绿的草地上…… ◇在阳光下,春风中起舞…… ……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指导学习《童年水墨画》 (1)朗读诗歌,比上眼睛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1、静静地在街头阅读《水浒传》。
2、鱼儿钓上来了,鱼在草地上蹦跳。
3、在江面上打水仗。 …… (2)细细朗读有关的诗句,体会其中的快乐。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4、诵读诗歌,感悟语言
1、自由诵读诗歌,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特别的句子。 (1)“牵着万缕阳光,/悠猜皮野啊,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2)“忽然扑腾1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3)“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
2、说说这些诗句特别在什么地方? (1)很有韵味。 (2)语言中有图画。 ……
3、朗读或背诵这些诗句。
5、作业
1、选择背诵诗歌。
2、写1首儿童诗。 3年级语文童年的水墨画教案范文2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墨、染、竿、碎、爽、浪”等10个生字,会读本课的“墨、爽、溅”等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背诵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1首儿童诗。 学习重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穗喊准备摘录本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1、激趣导入
1、播放《童年》歌曲。学生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描述)
2、导:对呀!童年是1幅画,画里有我们5彩的生活;童年是1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1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首优美的儿童诗《童年的水墨画》。板书课题:《童年的水墨画》
2、自读自悟,理解大意 幻灯片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全诗,要求基本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写会“墨、染、竿、碎、爽、浪”等10个生字,读准“墨、爽、溅”等5个生字字音。
2、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1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等。
3、指名读诗,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幻灯片出示)
1、街头阅读
2、溪边钓鱼
3、江上戏水 ……
3、细细朗读有关的诗句,体会其中的快乐。
4、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5、学生质疑,释疑。尤其是1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语句教师有必要加以解释。如:“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让学生体会“笑声”怎么会蹦跳?这说明什么?
3、感受诗意,学习借鉴
1、读了《童年的水墨画》,你有什么感觉? (引导学生感觉作者写的真是1幅幅画,是童年生活的1个个镜头。)
2、师:如果溪边是1幅画的话,不知你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畅谈)
3、播放音乐,朗读诗歌,注意体会描写的场景
4、诵读诗歌,感悟语言
1、自由诵读诗歌,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特别的句子。(幻灯片出示)教师重点指导的句子。 (1)“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1样平静。” (2)“忽然扑腾1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3)“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
2、说说这些诗句特别在什么地方? (1)很有韵味。 (2)语言中有图画。 ……
3、再次跟随音乐朗读或背诵这些诗句。
4、优美的诗句仿佛把我们也带进了1幅幅童年的画里,老师收集了1些童年生活的图片,请同学欣赏1下,同时也请你回顾1下你童年生活的片段。(多媒体出示图片)现在和同学交流你童年时的1个片段,然后请用你灵巧的小手把它画出来。
5、生动笔画画,教师巡视。
6、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5、总结谈话,结束教学 童年的生活是1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我们以往阅读了许多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今天又学习了这首儿童诗,再1次打开了通往儿童世界的大门,请大家课外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6、作业
1、背诵诗歌。
2、有兴趣的,可以试着写1首儿童诗。 板书设计 童年的水墨画 街头阅读 童年快乐溪边钓鱼 江上游泳 3年级语文童年的水墨画教案范文3 教学目标: 1.认识染、笠等13个生字,学写染、碎等10个生字。指导写好碎的“十”字部分、爽的笔顺。 2.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1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4.续编诗歌的第4小节,体现儿童生活的欢乐。 教学重点: 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1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 续编诗歌的第4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诗歌。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1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1幅画,画里有我们5彩的生活,童年是1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分享童年的快乐。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通过回忆童年趣事激发学生对童年诗歌的兴趣,调动课堂积极性。】 (1)生书空和老师1起板书课题。师随机指导“墨”的写法。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3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1节。师随机正音。 预设点: (1)染,出示演变过程,字本义:用取自草木的色汁浸泡丝帛绢布,使之着色。读句子,于文中识字,组词:染绿、耳濡目染。 (2)碎:造字本义:岩石经过多次爆破最后形成的小石块。形近字:翠、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知晓汉字的意义来识记生字。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宽学生知识宽度。】
3、复习生字,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 2.生字组词,巩固识字。 3.指导书写“碎”。提示最后1笔出头,但不要写到从字上。 指导书写“爽”。注意笔顺,长横要像房顶1样盖住下面部分。 第2课时
1、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童年》。 师导入:同学们,美好的童年就如1幅幅水墨画,或浓或淡,意境优美,今天我们就来1起读1读儿童文学家张继楼的诗歌—《童年的水墨画》。
2、整体感知: 本课包括3首小诗,分别是:溪边、江上、林中(板书) 看到这3个题目,你能发现什么?学生随便发言 师:是的,都写出了童年生活发生的场景,在这些场景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呢?让我们1起来看1看。
3、学习《溪边》 1.自由读,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2.个别读。 3.默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那些不懂的? 4.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不懂得? 预设1:为什么说“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呢? 【设计意图:体会诗歌用词的精妙。】 是啊,这是为什么呢?大多数学生同样不明白。 老师点拨:我们如果联系上文读1读,也许某个词语或者某个句子会给你灵感呢!自己试着联系上文读1读,思考1下。 生:老师:我从这句话“钓竿上立着1只红蜻蜓”知道1个小孩在这里钓鱼。从“忽然扑通1声人影碎了”知道小孩钓上鱼来了,特别高兴。所以“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师:谁给大家读1读,读出儿童的欢乐。指导学生有感情读好最后1句话。 预设2:生:老师,我不明白“溪水给人影染绿了”这句话。平时我们的人影都是黑色的,为什么这里溪水给人影染绿了呢? 师:这位同学能够联系生活经验来思考,很值得大家学习。刚才我们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读懂了最后1句话,现在大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联系上文读1读,思考1下。 生:默读、思考 生:老师,我从“溪水像绿玉带1样平静,知道了溪水很绿,所以人影倒映在溪水里也变成绿色的了。 师:为什么说溪水染绿了人影呢?你觉得这里哪个字用的?好在哪里?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体会诗歌用词的精妙。】 生:“染”字。这样把溪水当成人来写,就把溪水写活了。 生:这样写就让人感觉溪水好像魔法师1样,特别神奇!谁给大家读出这美丽深的景色?个别生读。 师:多美的想像啊!大家体会得真不错。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老师,我从“钓竿上立着1只红蜻蜓。”知道了前面写溪水和人影是绿色的,这里写蜻蜓是红色的,颜色特别漂亮! 5.多么富有生机的画面啊!谁给大家读1读,读出景色的美丽,儿童的快乐?自由读、个别读。 6.师范读:生闭眼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自由交流。 思考1下,作者写孩子们快乐钓鱼的场面,为什么还要写景呢? 师总结:写景色突出了“平静”,为什么要突出平静呢?联系《小儿垂钓》体会儿童钓鱼的专注。也更能体现钓上鱼后的欢乐。
4、学习《江上》 1.如果说《溪边》是写儿童溪边钓鱼,那么《江上》是写什么呢?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学过的知识自学《江上》。 2.出示自学提示,自学。 思考《江上》是写什么?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江上》与《溪边》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设计意图:巩固诗歌的学习方法,发现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交流: 师:《江上》是写什么? 生:游泳 生:戏水 师:你们觉得哪个词更好? 生(异口同声):戏水! 师:《江上》与《溪边》有什么相同点? 生:都是写儿童的。 生:都写童年的快乐的。 生:都运用了比喻的方法。 师:《江上》与《溪边》有什么不同点呢? 生:《江上》没有写景色的美丽,只是写了儿童的戏水的情景。 师:如果说《溪边》是1幅动静结合的画作,那么《江上》就是1幅活脱脱的动态图画了,读过之后,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呢?想象1下,孩子们会怎样戏水?你仿佛还听见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儿童的游泳水平高、戏水的快乐。 4.感情朗读。读出儿童的游泳水平高、戏水的快乐。
5、学习《林中》 5.总结学法:刚才大家运用什么方法学习了前两小节?读诗,找到不理解的地方,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学过的知识等方法读懂。 6.请大家利用刚才学过的方法继续学习《林中》 7.交流:文中有两个斗笠“小蘑菇钻出泥土戴1顶斗笠,”和“只见松林里1个个斗笠像蘑菇1样。”,意思1样吗? 生畅所欲言:第1个斗笠指“蘑菇”,第2个斗笠指“儿童” 8.小蘑菇和儿童有什么相似之处呢?都戴着斗笠,很卡爱。除了可爱,还能读出什么呢?儿童的欢乐。在哪里能读出来? 9.谁给大家读1读,读出儿童的可爱和欢乐。齐读并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1幅画面?
5、动笔仿诗,抒发情感 1.诗里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童年生活的欢乐片断,你的童年生活1定更有趣味。说说童年生活的还可能发生在哪些地方? 2.续编诗歌的第4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 【设计意图:争当小诗人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让学生学习写诗。】 3.共同交流,师当堂点播。
6、总结谈话,结束教学 师:童年的生活是1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我们以往阅读了许多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今天又学习了这首儿童诗, 的大门,请大家课外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板书设计: 溪边 18.童年的水墨画江上 林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