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的绘本书,除了亲子共读之外,还有什么用处吗?为什么还要出版,电子出版不行吗?亲子共读绘本有哪些书读后感内容50字

小孩子的绘本书,除了亲子共读之外,还有什么用处吗?为什么还要出版,电子出版不行吗?



1、小孩子的绘本书,除了亲子共读之外,还有什么用处吗?为什么还要出版,电子出版不行吗?

让孩子感受美丽的绘本图,激发孩子的想象力,纸质书自然比电子版的好处大很多,纸质书阅读方便,电子的如果在电脑上看对眼睛不好,如果打印下来的话纸张质量不过关又不易保存,所以还是纸质的绘本书好。



2、亲子共读绘本有哪些书读后感内容50字

每天晚上睡觉前半小时,陪女儿读书是每天必做的功课。最初的亲子共读只是为了敷衍女儿,因为女儿开始不肯独睡,于是就答应她每天睡觉前陪她半小时,可是这半小时必须是互相读故事给对方听。就这样和女儿开始了“共读”的征程。日子就这样悄悄无声地在我们身边溜走了,和孩子1起读过的书也悄悄增加着。我渐渐感到,从起初的敷衍到现在的每天习惯竟然是这样的顺其自然。我惊喜的发现“亲子共读”正发挥着她独有的神奇力量。女儿写日记不像开始的时候为了凑字数而写,也变得情真意切了。老师布置的短文也能自己独立的完成。 女儿很小的时候我就十分重视培养她读书的兴趣,因为本人在书店工作的原因,平时能留意到很多好书,那时就给她买了很多适合她的书,虽然有时候可能还看不太明白,而且也撕坏了很多书,不过在撕书的过程中也学习了上面的知识。尽管从没刻意教她认读汉字,但在不知不觉中她已经能认识很多汉字,而且幼儿园就能独立读简短的故事书。后来我也把这种方法传教了很多来选购书的年轻父母。 如今女儿已是1名1年级的小学生,从幼儿园毕业那天起就每天坚持写日记。从最初的每天由我给她题材到现在每天独立完成的习惯都离不开每天“亲子共读”的功劳。 此刻,我是如此幸福,我正和我的孩子共同经历着书藉带来的喜怒哀乐,同样的心情让我的孩子贴的更近,彼此没有隔阂,像朋友那样亲密无间,无话不谈,可以0距离感受到孩子心理和思想的变化,以便于及时调整方式方法,更好的为孩子创造家庭环境,学习环境。让她快乐健康地成长。 纪伯伦在他的《致孩子》中这样写道:“你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是啊,那就让我们给孩子1生的好书,陪他们共读阅读经典,阅读生命吧!让幸福的种子在书中萌动吧!。



3、亲子共读该怎么写?

正文以前自己总是忙于工作,没顾得上陪孩子好好的看看幼儿书籍,这次的亲子阅读活动我决定在晚饭后与孩子1起阅读图画书、1起朗读拼音绘本,1起在智趣书里走迷宫。虽然有些内容孩子不是很明白,可是在共同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孩子的1些心思、1些爱好、1些感悟,1些想法。亲子阅读贵在持之以恒。多些时间给孩子,少些时间给电脑、电视和手机,少些时间做家务。我们家长每日要为工作奔波劳累,所以不会有太多的时间给予我们的孩子。其实孩子也不会剥夺我太多的时间,每天只要陪着他阅读15至30分钟就已经足够了!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应该去纠正、灌输孩子对图画书的理解,我应该学着如何引导他去理解,让他自己去发现、去感受。



4、你会坚持亲子共读吗?

我家从1岁多点开始1直坚持亲子共读,每天的睡前绘本故事是必须要讲的。坚持亲子共读好处太多了。1培养阅读好习惯。近日,教育部发布了1系列文件,明确表示将对中小学教育实施全面改革,对小学的教育改革进行了1系列调整,其中最引人注意的1点就是“阅读能力要求的提高。”可见,即使从功利角度来看,阅读习惯的培养也是顺从教育部的改革,在极大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时,应对未来学校中的考试也是妥妥的加分项。2增强语言能力和写作能力。孩子还小的时候(1-3岁),亲子阅读就是在给孩子输入大量的词汇、语句,孩子大点了会自然而然的输出。不要小瞧孩子的理解能力,在读绘本时也许刚开始他会有点懵懂,甚至看他没有用心听,但读的次数多了,他就自己理解了。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3增加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亲子共读是1段快乐美好的时光,大人可以放下工作、生活中1切烦恼,和心灵纯净的孩子1起阅读,欣赏绘本的画风,惊叹故事的神奇,和孩子1起探索神秘的世界。大人全身心的和孩子在1起,孩子会心有灵犀的感受到父母的内心,从而也会认为阅读是1件快乐的事,而不是被父母逼迫的痛苦的事。当孩子对父母全心陪伴感到满足时,也就不会出现整天粘着父母的情况了。4父母和孩子共同学习,1起成长。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适用于任何出了校门的成年人。我和孩子亲子阅读时,有太多我曾经不知道的知识点,想象力更不用说了,几乎所有的童话故事在我看来都是无稽之谈,但孩子却听的津津有味,每每玩过家家时就会用到听到的故事情节,并且加入自己的想法。5减少玩手机和游戏。1旦孩子喜欢上了阅读,特别是上学后每天都有固定的阅读时间,那么玩手机和游戏时间自然会减少,甚至好多孩子会觉得玩游戏和看书比起来,太没意思了。坚持到孩子多大?结合孩子的阅读情况,1般如果2岁左右就坚持亲子共读,23年级孩子基本上就可以自主阅读了。大家有其他的观点可在下方评论留言,看到了我会第1时间回复。



5、为什么说图画书是亲子共读的最好材料

【亲子共读图画书】1个好的阅读行为,是建立亲子关系的媒介。通过亲子的互动,让孩子和家长的关系更亲密。另外,通过阅读,家长也可以更好的了解孩子,从而知道孩子的感受,并且懂得尊重孩子。谢尔盖·米哈尔科夫曾经说过:“无论孩子们的家庭和学校生活多么有趣,可是如果不去阅读1些美好、有趣和珍贵的书,就像被夺去了童年最可贵的财富1样,其损失将是不可弥补的。”通过阅读孩子能学到需要的知识,从而增长自己的见识,并且让自己沉浸在美好的童话中,而对于家长来说,也可以用这个机会放松放松,让自己闲下来,享受1下生活。如果父母能够和孩子互动,那更能享受到天伦之乐,这种快乐,是很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 健康成长的孩子,是有好书相伴的。书里的阳光与天上的太阳1样明亮,太阳光照在他们的身上,让他们像小树1样茁壮成长;书里的养分与大地的养分1样丰富,这种营养丰富着他们每1天的生活,使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多彩;书里的世界是1个纯净的世界,能让孩子们摆脱庸俗的困扰。孩子会捧着书会心地微笑,书的智慧,书的美妙,书的力量,流淌过他们的心灵,使他们远离现实的彷徨、莫名的伤害,不会迷失自己的人生方向。 在阅读教育领域中,幼儿可以通过绘本上的图画指物认名,辅助文字和语言的学习,作为学龄前的启蒙读本。目前世界各国大力推广亲子共读与幼儿早读活动,1992年英国伯明翰即发起了全世界第1个婴幼儿赠书计划-BookStart活动,当时有300位7个月到9个月大的婴幼儿参加了此项计划,研究结果发现:这1批从婴儿时期就已从图画书展开阅读的宝宝,上小学后学习能力与成绩都比同龄人优秀;“美国图书馆学会”在2000年5月也推出“从出生就阅读”计划,推广幼儿早读运动,并在保姆培训的课程中也加入了亲子共读与讲故事的培训课程,让阅读从小扎根;日本发起“亲子读书运动”,要求父母每天最少陪孩子看书20分钟。根据研究,孩子在听故事时,若有图片帮助,理解力就可以提高至两倍以上,绘本因而成为讲故事或亲子共读的最佳读物。父母将孩子抱在怀里,拿起绘本,孩子看着图画,听父母朗读1个个故事;或者,看着绘本上的1张张图画,孩子就能自己拿起书本,徜徉在阅读的想象国度里,因此,绘本成为培养阅读兴趣与习惯的重要媒介。 爱他(她),就把最好的给他。来吧,从图画书开始,1路领先。



6、亲子共读家长的话怎么写?

第1点:就是培养良好的亲子阅读习惯,这1点小编觉得是最关键的1点了。毕竟阅读习惯的养成是1个细水长流的过程,所以建议家长们要每天设定1个专门的阅读时间,来和孩子进行亲子共读。前期,孩子可能会爬走,或者自玩自的,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妈妈不用担心。可以尝试通过环抱孩子,或者与孩子形成90°角等合适的阅读姿势来进行,定期这么做,孩子慢慢也会形成习惯。对了,其中父母们还要注意在共读前,尽量选择1个安静舒适,并且与玩具分隔开的地方来共读。这样共读中,孩子就不会容易被玩具或其他的声音吸引,而分散了注意力了,最好专门为孩子打造1个读书角!第2点:使用生动有趣的演绎方法。为了让孩子理解绘本的内容,并从中体会趣味,爸爸妈妈的演绎方式很重要。1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夸张的方式来演绎,可以通过手势,表情,语速等;也可以邀请孩子参与到角色扮演中来,边读绘本边做动作,让整个共读过程变得趣味横生,这样感觉整个阅读过程都变成1个微型剧场,和孩子1起演绎,思考,相信大家会有很多收获哦!第3点:积极引导孩子参与其中。小编建议各位父母在与孩子共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设计“卡点”的方式,让孩子参与进来。比如读到某1处高潮时,妈妈可以停下来,让孩子猜猜故事接下来的发展;也可以通过引导,让孩子回忆刚刚讲过的某个细节,帮助孩子将上下文联系起来。小编自家宝宝比较大了,所以在共读的过程中,经常可以针对某处情节进行深入讨论,明显感受到孩子的观察力、推理力和想象力有时都很出乎意料哦!第4点:学习观察孩子,尊重孩子。有时候孩子喜欢反复看同1本书,甚至是看同1页内容,家长会担心说这样的阅读速度太慢,质量不高。但是小编想说其实恰恰相反哦,孩子正因为享受阅读,才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反复地品味绘本的内容,不停发现新的趣味或者新知,这正是孩子自主阅读的良好开端!所以在亲子共读中,父母们要细心观察孩子的表现,尊重孩子的节奏,学习跟着孩子的节奏来灵活变动,甚至可以尝试根据孩子的节奏来创造不1样的阅读体验。第5点:以身作则,给孩子最好的示范。小编认为最后1点很关键的就是父母们1定要做好榜样了。所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如果想让孩子享受阅读,首先应该以身作则,让孩子看到你能专注阅读的1面。反正小编自己剧经常1边阅读,1边陪伴孩子,我们彼此独立,但也可以了解彼此的状态,这样就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为亲子共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