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三岁儿童的心理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A、喜爱模仿B、由行为和动作引起思维活动C、思维缺乏可逆和相对性D、行为爱情绪支配
1、0-3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0-3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0-3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孩子是妈妈们的心尖,0-3岁是孩子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及时关注孩子的发展特点了。下面分享0-3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相关内容。 0-3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1
1、清晨醒来睁开眼,想看到父母的笑脸 宝宝需求每天有1个良好的开端,早上醒来后不必马上被大人催着赶着要他起床;让他睁眼看到的是他熟悉的、喜欢的亲人的笑脸相迎:“宝宝早,宝宝睡好了吗?太阳公公请宝宝起来啦!”几分钟后,等宝宝完全苏醒,心情愉快了,再为他起床穿衣,洗手洗脸。 2岁以后的宝宝可以和父母同桌进早餐,早晨这段时间虽然短暂,但宝宝却能在与父母短暂的相处中感受到亲切和欢快。 当爸爸妈妈离家去上班,要拥抱或亲吻宝宝的脸,想看到父母的笑脸,和他皮肤接触,以满足他的情感需求;说上几句鼓励他的话,微笑着和宝宝说再见。清晨的这1段时间,父母的笑脸和关心会给宝宝的1天带来新的气息和良好的情绪。
2、想和父母说话玩耍 3岁前的宝宝特别依恋父母,常想和父母亲近,说说玩玩。因此,爸爸妈妈下班回家后,应该花1点时间听听宝宝的述说、提问,并为宝宝念儿歌,讲故事,唱唱歌或和他游戏。所花的时间并不多,爸爸妈妈自己也可轻松1下,调剂在外工作1天的紧张情绪,又能给宝宝带来快乐和安慰。宝宝的心理得到了满足,反而会很高兴地独自去玩或帮忙父母做1些小事情。
3、需要在和睦的家庭环境里生活 和睦的家庭是宝宝幸福的摇篮,宝宝需要在父母恩爱、家庭成员和睦、相互尊重的环境里生活,这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父母不和,家庭成员之间经常发生矛盾,出言不逊、行为粗鲁,会让宝宝紧张、担忧;或者由于情绪不好,大人将怒气出在宝宝身上,把宝宝当成“出气筒”,更让宝宝委屈、不知所措。尤其是父母矛盾深化到闹离婚的时候,互相争夺孩子,以孩子喜爱之物引诱他站在自己1方,反对对方,使宝宝不知何从,分不清是非,易形成自私、虚伪、说谎及见风使舵的不良行为,严重的会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并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
4、期盼得到父母的尊重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爱好,他们都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孩子从小受到尊重,才会产生自尊心,长大后也会尊重别人。因此,家庭中应该有民主气氛,父母要求孩子帮助做事应该用请求或商量的语气,不可强迫命令。孩子做完事后,父母也要对孩子说“谢谢”。 父母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也要承认错误,若错怪或冤枉了孩子,事后应该向孩子道歉。 孩子难免会有错误和过失以及不能令人满意的行为习惯,爸爸妈妈应该循循善诱,帮助他改正缺点与错误,千万不要在众人面前议论、指责孩子,如说孩子很笨、不听话、喜欢咬人和打人等。这将会强化不好的行为,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父母把孩子当玩物,有的无意识地随便戏弄孩子,如看看宝宝长得白白胖胖很可爱,叫他小胖猪。宝宝长得瘦的叫“小猴子”。宝宝反应迟钝1点,父母1烦恼就骂他是“笨蛋”、“混球”。这都是对孩子人格的不尊重。 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人格尊严,1旦人格受到侮辱,心理就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而且,万1孩子丧失了人格尊严的心理要求,带来的后患更是无穷的。 父母如能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将会生活愉快,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儿童心理健康的7个标准
1、能按成人的要求去观察事物,记得快、记得住、记得对。能就具体直观的事物进行概括。肯动脑筋,想像力丰富,善于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提出各种问题,并能解决1些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问题。
2、爱父母,爱老师,爱小朋友。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对人有礼貌,会用礼貌用语,有同情心,适度怕羞。
3、跌跤或受点轻伤都不哭,游戏输了不胡闹。不惧怕黑暗和某些形象怪异的小动物。
4、不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提出过分的要求。热爱劳动,爱惜物品。喜欢种花和饲养小动物,喜欢听音乐、看图册、唱歌、跳舞、绘画和参加各种智力游戏,并能从中感到快乐。
5、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具体、简单的评价,能分清自己的和他人的东西。服从约束。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
6、与大家在1起时比1个人独处时愉快,能遵守游戏规则和顺序,在玩法上服从大家的意见,懂得同伴的感情和需要,不故意找别人的麻烦,肯帮助其他小朋友,能为小朋友取得成绩而高兴。
7、在新环境或不熟悉的人面前,不过份的拘束害怕。不向小朋友、客人要东西吃。能自己到商店去买1些简单的生活日用品,能在车辆较多的马路旁的人行道上独自行走。 宝宝聪不聪明,看看初生7个表现
1、爱笑 在出生时,聪明的新生儿可能要比其他孩子更机警。有些孩子从1开始就能独自把头抬高1会儿,仿佛在环顾4周,对生活有强烈的好奇心。 1个感觉敏锐、反应迅速的婴儿常常很聪明。在你抱他时,你会感觉到这1点。如果他似乎避开某个东西,那就表明他能区分什么是让他感到愉快的,什么不是,这也就是心理活动的开始。婴儿越敏感,也就越容易得到满足。 孩子笑得越早,聪明的可能性就越大。尽管这不是完全可靠的迹象,但它是个象征。很早就开始笑的婴儿常常会成为聪明活泼的儿童。
2、体重 大的健康的婴儿更有可能是由那些怀孕时得到良好营养和关照的母亲生的。这些母亲也更可能在家中给予她们的宝宝最好的教育帮助,这在后来的智力测验中会表现出来。 较重的婴儿也可能在生活中有心理上的优势,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因而有理由比其他孩子更快活。例如,他们每次可以吃更多的食物,因而不需要频繁地喂养,可以把精力转向更多的智力活动方面。 因此,从1出生起,与较轻的孩子相比,较重、较吸引人的孩子可能会发现他们处在1个愉快的、情感上得到支持的世界里,就会以许多方式利用这种最初的好运气。虽然非常聪明的儿童在出生时常常大1些、重1些,但也不1定全是如此哦!
3、爱模仿 出生8小时,宝宝就能模仿妈妈吐舌头。 新生儿有模仿成人面部表情的能力。当新生儿处在安静觉醒状态时,距离新生儿面部20~25厘米,让他注视你的脸。首先,伸出你的舌头,每隔几秒钟1次,慢慢地重复这个动作,然后停止。如果他1直看着你的脸,这说明他可能在嘴里移动自己的舌头,1会儿,他(她)就会将舌头伸向嘴外。如果你对着新生儿做张嘴动作,重复几次,他也会学着张开小嘴。另外,新生儿还会模仿噘嘴、微笑和悲伤的表情。 爸妈不妨多和新生小宝积极交流,经常对着新生儿做些动作,由简单到复杂,提高他的.模仿能力,利于新生儿的智力开发。
4、喜欢看东西 感知觉是婴儿心理发展中最早出现的,而视觉又是感知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生活在适宜的视觉刺激环境中,将为他们知觉和认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新生儿喜欢看东西,特别是图书,有鲜艳颜色的东西,如红球或黑白分明的靶心图、条形图、汉字等等。他特别喜欢看人脸。尤其是母亲慈爱的笑容,妈妈经常有意识地让婴儿注视自己的脸,俯身对婴儿说话、呼唤其名字或是对其微笑,同时不断地变换注视的角度。“眼睛对视”能传递妈妈对孩子的爱,增进母子感情。
5、嗅觉灵敏 新生儿喜欢紧贴着躺在妈妈怀中,当宝宝哭闹时,你把手放在宝宝腹部并轻轻按住两上臂,宝宝就不哭了。新生儿能精细地辨别味道,对于咸、苦、酸的味道会有不愉快的表情。当闻到1种气味时,有心率加快、活动量改变的反应,他能区别自己母亲奶垫的气味。在状态良好时,他还会凝视对着你笑,吸吮自己的手或抓住谈话人的手。
6、喜欢玩弄小东西 如果你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宝宝在拿到东西后就喜欢敲,觉得这只手敲的不响后会换1只手拿再敲。宝宝很喜欢敲东西,不管拿到什么东西,都要拿来敲敲。 宝宝对能够抓握的小东西非常感兴趣,他会很好地握住奶瓶,也可能会用手指捡东西,会将东西从1手换到另1手,还会举起、摇晃、推、拉、压挤,以及抛掷靠近宝宝的东西。当他手里拿着玩具时,他会使劲地用手摇晃玩具,或重重地扔在地上听玩具发出的响声。
7、惊人的运动天赋 运动能力 新生儿具有许多先天的运动本领。例如,用手抵住他的两脚,婴儿可趁势向前爬行。 行走反射 扶婴儿光脚板直立在床上,他就会1步1步向前走“猫步”,走得好的孩子就像散步1样。 游泳反射 在水下分娩的婴儿,可在水中游来游去而不呛水。 牵拉反射 将食指放在新生儿掌心,能立即感到手指被婴儿攥紧(抓握反射)。检查者可借此将婴儿提升在空中停留几秒钟,就像人类的祖先在森林中悬吊在树枝上1样等等。 0-3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2 0-6岁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0-3岁这个阶段的儿童是处于无条件接受期。婴幼儿期是指出生到3岁这1阶段。这是儿童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之1。此期人格发展的特点是儿童自我概念初步形成,知道自己与别人的差异,表现出各种基本情绪活动特点,如焦虑、恐惧、羞怯、敌意和愤怒。性格的内向或外向特征也在这1阶段逐渐明显。 幼儿3岁以后,在生活和活动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进入了幼儿园这个新的环境,这对于多数幼儿来讲是个重大的变化,3岁是他们生活上的1个转折年龄。正是从3岁起,幼儿才开始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过起了集体生活。对幼儿来讲,需要有1个适应过程。如何使幼儿更快地适应集体生活?其中最关键因素是师生之间建立感情。因为这1时期幼儿突出的特点是情绪性强。 0-6岁的幼儿该怎么教育 奖罚教育,做错事1定要罚,这样对他(她)以后有帮助,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和敢做敢当的意识,让孩子知道做出的所有选择都是要承担后果的。 0-6岁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上面已经说过,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的阶段。这是孩子第1次离开父母,肚子进入1个大集体,父母要做的就是尽量帮助孩子融入幼儿园。因为这是他们人生的第1节课。会让孩子变得更加独立。 0-3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3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是怎样的 第1,对事物的认识处于浮潜状态。 这里所说的浮潜状态主要指的就是孩子的认识只能停留在对事物的表象反映,简单来说就是看见什么,就是什么。这是因为孩子的年龄尚小,对事物的认识不够全面所导致的。 第2,幼儿的情绪容易起伏,不易被自己所控制。 通常我们会看到这样1种状况,那就是方才宝宝还笑容满面,顷刻间就会嚎啕大哭。这是情绪控制难的最为常见的1种表现。 第3,个性萌芽的显露也是这1时期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尽管宝宝幼小,但许多个性方面的东西已经略微地有所显现。比如说有的孩子胆小怕生,而有的孩子却活泼开朗,这也是性格的雏形状态。 如果家长朋友想要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就要从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发掘,从他们的1举1动去领会,知道他们的性格,了解他们的爱好,判断他们的喜怒哀乐,如此才能够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特点,明白他们的个性所在,有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
2、3岁儿童的心理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A、喜爱模仿B、由行为和动作引起思维活动C、思维缺乏可逆和相对性D、行为爱情绪支配
正确答案:ABCD 。
3、3岁儿童动作发展的特点
3岁儿童动作发展的特点 3岁儿童动作发展的特点,儿童开始进入幼儿园过集体生活,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变化,特点主要体现在好奇心加强、爱模仿、情绪主导性变化的、下面看看3岁儿童动作发展的特点。 3岁儿童动作发展的特点1 婴幼儿身体发展的基本阶段:
1、头部 头部动作包括眼肌控制、微笑和抬头。眼肌控制发生于出生初期。 婴儿第1个月便能在俯卧时抬头,到5个月才能在仰卧时抬头;当抱成坐的位置时,4~6个月间头部会直立。
2、躯干部 婴幼儿躯干部动作主要有翻身、坐、大小便控制等。 婴幼儿生后2个月能左右转动身体,由侧卧转为仰卧,满4个月时能由仰卧转为侧卧,到6个月时可完全翻转。 婴儿需到神经系统分化到相当程度才能实现大小便控制,通常到15~16个月后能控制小便,而真正能控制大便是在2岁。
3、臂和手 6~7个月时,能伸臂拿取东西;到1岁时,没有臂的胡乱动作而能拾起小的东西。 最初手和手臂的活动都是不随意的,只有到6~7个月后建立了手眼动作协调的联系,才能成为有目的的、随意的动作。
4、腿部 约在出生2周末,婴幼儿用踢的方式使自己身体转动,以后双脚可以不和身体1起运动。 在学会翻身和坐起后,他开始学习爬行。 语言发展特点 蒙台梭利博士说:“1个人的语言能力基础,大部分在婴儿期就已经建立。” 语言发展也有关键期,错过了语言发展的黄金关键期,遗憾终生。 蒙台梭利博士在其著作中提到,首先烙印在婴儿潜意识里的是单个的音符,这是语言的基本部分,我们可能会称之为字母,然后是音节,随后则是单词。 儿童先学习发音,再学习音节,完全遵循语言学习的渐进方式。儿童随后开始学习单词,最后学习语法。 婴儿会在4个月时开始注意到人说话的声音,并且对这个深深吸引他的声音-“嘴”产生浓厚的兴趣。 他们会发现是嘴和嘴唇的运动产生了语言,婴儿会对嘴唇的动作仔细观察并模仿。 经过2个月的细致观察后,孩子可以开始发1些单音节的声音。 到6个月的时候,我们会在某1天早上醒来突然听到孩子说“爸爸,妈妈”。 随后的1段时间他们只能说这个两词儿,但我们必须记住,儿童的语言发展在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后已经发展到了1个临界点。 他已经脱离了那种潜意识学习的时期。这个小大人已经不再像1个机器了,他可以随意使用语言的技能了。 1岁大时,儿童开始有意识地说话了。他仍然没有完全脱离咿呀学语的状态,但他现在说的东西已经有1定的目的性了。 蒙台梭利博士认为2岁左右是幼儿词汇的“爆发期”。 2岁时,儿童已经能够使用复杂的句子,能够使用不同时态和语态的动词,包括连词。出人意料的是,他们也已经能够使用长句和分句了。 这个时候,完全具有了语言能力的儿童现在已经开始不停地说话了。 2岁是人类心理类型的1个分水岭。2岁时开始了1个语言组织的时期。 语言在这1时期还继续发展,发展的方式已经不是那种爆发式的了,而是1种鲜活的、自然的方式了。 第2阶段1直发展到5-6岁,在这1时期儿童学习很多新的单词,并且逐步完善了自己所用的句型。 心理学家发现,1个两岁半的.儿童具有23百的词汇量,但到6岁时他已经能够使用数千个词汇了。 这些都是在没有老师教授的情况下发生,是1个自然吸收的过程,这就是蒙台梭利博士所提及到的吸收性心智。 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并不是主角,儿童自己才是主角。在生命重要的前3年,婴幼儿最需要的就是成人正确的帮助。 我们要做的,就是减少阻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障碍,让他的创造力发挥到极致。 3岁儿童动作发展的特点2 语言方面 0到1岁的宝宝,注重于听,从听逐渐过渡到说,但也只是牙牙学语。 1到两岁的宝宝,经过了前1年的准备和奠基,迎来了说话的高峰时期。在这个阶段,宝宝非常乐于说话,并且能够从简单的模仿过渡到理解再过渡到自己去表达。宝宝在表达的过程中会积累自己的词汇量,但是宝宝明白的会比说的更多,因为宝宝的表达能力还存在限制。 两到3岁的宝宝,基本的掌握了语言,能够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越来越会表达。 知觉方面 孩子从1岁半左右开始到3岁之间都是宝宝知觉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宝宝在1个月的时候就喜欢注视着眼前的东西,在3个月左右的时候已经可以认识简单的图形了,会做出闭眼等反应,1岁时可以感知大小,两岁左右开始对物体的大小、形状等有概念。3岁时已经能够区分多种物体了。 心理方面 1到两岁的宝宝,逐渐建立对这个社会的信任,宝宝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对1切都感到十分陌生,会产生恐惧感。他们通过感官的感受,以及家人的热情来确立自己可以依靠的人,从而增加对这个社会的信任,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在这个阶段,家长需要给与孩子足够的爱。 两到3岁的宝宝,无论在知觉、语言还是感觉方面,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在只依靠着父母,他们也开始追求小的独立,因此2到3岁的宝宝,是1个比较调皮的阶段,他们开始证明自己也能够做到。 3岁的宝宝,开始以自我为中心,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在这个阶段,父母要注重教会宝宝学会分享。 父母不仅要注重宝宝身体的发育,还要能够捕捉孩子智力方面的成长,根据孩子不同阶段的发展状况,因势利导。 3岁儿童动作发展的特点3 0—3岁是婴儿生理和心理发展最迅速的阶段,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阶段。
1、语音的发展 语音是口头语言的物质载体,是发音器官发出的表达1定语言意义的声音。 在儿童掌握语言之前,有1个较长的言语发生准备阶段,称为“前言语阶段”,1般把从儿童出生到能够说出第1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的这1时期(0—1岁)划为前言语阶段;从儿童(2--3岁)开始进入正式的学说话阶段,到讲出第1批有真正意义的概括性的词的时期,划为言语发生阶段,标志着儿童开始发生言语,又称为言语发生阶段;2—3岁是儿童基本掌握口语阶段,这1阶段将持续到入学前。 语音发生发展阶段
1、非自控音阶段(出生—20天):发音器官为语音的发生做好最基本的物质准备。
2、咕咕出声阶段(21天—5个月):声音听辨能力有较大发展,有大量的“玩弄”声音的现象,有了最初的语音模仿和“对话”意识。
3、呀呀学语阶段(6个月—1岁左右):连续发音的节奏感加强,发音的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出现许多类似语言的语调。这阶段显著的特征是婴儿模仿发音的能力大大提高。
4、学说话阶段(1岁—1岁半):连续音节和类似词的音节增多,能说出1些单词,无意义的音节减少,这是1个由无意的音节过渡发展大词音的过渡阶段。
5、积极言语发展阶段(1岁半—3岁):开始由单词句、双词句向完整句发展,集中的无意义的发音现象消失,发音和发出的词和句子整合在1起。但由于发音器官发育未成熟,会出现许多语音“错误”。 语音发展的特点
1、前言语感知能力的发展 前语言阶段,感知语音的能力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基础。最近的研究表明,汉语儿童前言语阶段的感知能力分成3种水平层次: (1)辨音水平(0—4个月):学会分辨言语声音和其他声音的区别,获得辨别不同话语声音的感知能力。大约两个月后,开始比较清楚地感知“语音学”意义上的单纯的语音,能感知由发声位置和方法变化造成的语音差别。 (2)辨调水平(4—10个月):能注意1句话或1段话的语调,从整块语音的不同高音、音长变化中体会所感知的话语声音的社会性意义,并且给予相应的具有社会**往作用的反馈。 (3)辨义水平(10—18个月):能将人们说话时语音表征和语义表征联系起来,去分辨1定语音的语义内容。开始学习通过对声、韵、调的整体感知来接受语言,为正式使用语言与人交往作好“理解在先”的准备。
2、前语言发音能力的发展 前语言发音是指婴儿正式说话前的各种语音发声,类似于说话之前的语音操练。 这个过程大致分为4个阶段: (1)单音发声阶段(0—4个月):会哭叫,还会调节哭叫的音长、音量和音高,用不同的哭声表示不同的意思和需求。 (2)音节发声阶段(4—10个月):发音有了明显的指向性,对成人的社会性刺激作出反应;另1方面发音中出现了许多辅音和元音的组合,从单音节过渡到重叠多音节。 (3)前词语发声阶段(10—18个月):能发出1连串变化不同的辅音加元音的音节,发音有语言的感觉。 (4)特殊的“小儿语”发音阶段(1—1岁半):有明显的旋律和抑扬顿挫的音调变化。说话呈现特殊的“小儿语”式发音,常常表现出省略、替代、重叠等特殊的策略。
3、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 (1)产生交际倾向(0—4个月):逐渐产生交际的倾向和兴趣。约两个月时,会用表情、动作或不同的声音表达不同的情绪,表现出明显的交际倾向。 (2)学习“交际”规则(4—10个月):对成人的话语逗弄给予语音应答,还出现与成人轮流“说”的倾向,前语言交际已有明显的“社会性”成分。 (3)扩展交际功能(10—18个月):能够通过1定语音和动作表情的组合,使语音产生具体的语言意义。这个时期的婴儿有坚持表达个人意愿的情况,开始创造相对固定的“交际信号”,能较好地理解语言的交际功能,能借助前语言发音和体态行为与人交往,发展起真正的语言交际能力。
4、发音紧缩现象 1周岁以后,婴儿出现发音紧缩现象,在前言语阶段能发出的有的或没有的语音都不能发出,无意义的连续音节大大减少,往往用动作和手势示意,独处时也停止了自发发音活动,出现1个短暂的相对沉默时期。
5、2—3岁儿童语音发展的特点 从1岁半开始,儿童发音器官逐渐成熟,语音逐渐稳定和规范,发不出的语音逐渐减少儿童集中的无意义发音现象已经消失。
2、词汇的发展 1般而言,学前儿童只掌握基本的口语词汇,他们对词汇的掌握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范围的扩大,以及对词义理解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 特点:
1、从9个月开始真正理解语言。
2、1岁至1岁半阶段:头脑中关于词和具体事物情景的联系越来越多,能理解更多的词和简单的句子。理解和使用新词常出现词义泛化、词义窄化、词义特化现象。
3、1岁半至2岁阶段: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儿童掌握词汇的第1个关键时期。词汇量的迅速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能摆脱具体情境制约理解词语。
4、2岁至2岁半阶段:词汇迅速增长,对语言的理解力迅速增加,词的泛化、窄化和特化现象明显减少,对词义的理解日益加深,词的概括程度进1步提高。求知欲强烈,对新词感兴趣。
3、语法的发展 特点:
1、单词句阶段:是指用1个词代表的句子,1般出现在1岁—1岁半。单词句所用的词不是单独和某种对象想联系,而是和某种情境相联系。
2、双词句阶段:是由2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有时也由3个词组成,1般出现于1岁半到2岁。
3、能运用多种简单句,出现复合句:2岁以后,简单句增加。有时也出现复合句,但数量少,比例小。
4、句中含词量增加: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说话所用的句子有延伸趋势,句中含词量增加。
5、疑问句增多:2岁左右,婴儿开始使用疑问句,并呈迅速增长趋势。
6、接尾策略:接尾策略是指婴儿不管实际情况,只选用问句末尾的1些词作答,主要发生在1岁半至2岁半,3岁左右这种语言现象消失。
7、抽象句子规则,进行系统整合:把1种新的语言现象纳入原有的语言框架,力图用原有的规则去解释、同化,即对句子规则进行系统整合。
8、说话不流畅,表达常有“破句现象”:说多词句的句子时,常有说话不流畅,结结巴巴的现象。对3岁孩子而言,这是正常的自然现象。
4、3岁儿童心理特征
女儿3岁了,是人生1个非常重要的阶段,都说3岁定终身,作为母亲的我,我必须了解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征,查阅资料,总结如下: (1)强烈的好奇心,同伴关系的发展 3岁儿童对新鲜的物体、情景和新的问题有浓厚的兴趣,能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成人教他做的事,并且有试着做的愿望。这些能力的发展是3岁儿童接受教育的最好条件。3岁儿童社会性交往关系已不限于母亲和亲人之间,而是扩展到和同伴的关系上,他们很愿意和小朋友在1起玩,也愿意管别人的事了。 这1点,在我女儿身上特别的明显。我注意到,2.5岁开始,她开始对自己感喜欢的事慢慢的感兴趣,比如,在游乐场里的跳舞唱歌环节,她就非常乐意去参加。3岁开始,她就慢慢的有社交意识,在小区玩的时候,她会开始慢慢观察其他小朋友,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小朋友去靠近,去参与。 (2)由行为和动作引起思维活动 大量观察研究发现,3岁以后的儿童总是先做后想或是边做边想,而不能做到想好后再做,3岁儿童听故事时,喜欢伴有动作表演,边看边演,边看边听,这些特征都是思维活动与动作不能分离的表现。 最近,女儿非常爱唱歌跳舞,自娱自乐的时候,会1边用唱歌的方式和我们交流。讲故事时,听到有互动环节,她跳起来跟着做。 (3)行为受情绪支配 3岁儿童的心理活动受情绪支配的作用很大,还不能用理智支配行为。让儿童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就会激发其积极的情绪,有了情绪就有活动的积极性。3岁儿童有强烈的依恋情感,他们知道要上幼儿园了,但情感上却舍不得离开他依恋的亲人。表现是大哭、拉着手不放、不许亲人离去等等。这是儿童情感发展在3岁阶段的1种正常表现,可以通过家长和幼儿园双方的共同努力,慢慢地帮助儿童消除与亲人分离的焦虑情绪。 这1点非常感同身受。最近,让女儿去体验幼儿园生活,前两天在大人离开那1瞬间,她哭了,以后很少哭,但是,回到家后,1直复读机说不要去幼儿园。 (4)喜爱模仿 3岁以后儿童的模仿性非常突出,他们模仿的多是1些具体的、外部的活动或动作。他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有能力了,所以成人做的事,别人做的事情都会引起他的新鲜感,他都想去尝试1下模仿来学习的。所以要特别注意树立好的模仿榜样,尤其要注意家长和教师自身的言谈举止。 女儿喜欢模仿大人说话,喜欢拆包裹,喜欢和妈妈1起做饭,喜欢1起洗菜。
5、简述0-3岁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征
简述0-3岁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征 简述0-3岁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征,孩子的语言发展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妈妈都是非常关注孩子的语言发展能力的。为大家介绍简述0-3岁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征。 简述0-3岁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征1
1、语音的发展 语音是口头语言的物质载体,是发音器官发出的表达1定语言意义的声音。 在儿童掌握语言之前,有1个较长的言语发生准备阶段,称为“前言语阶段”,1般把从儿童出生到能够说出第1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的这1时期(0—1岁)划为前言语阶段;从儿童(2--3岁)开始进入正式的学说话阶段,到讲出第1批有真正意义的概括性的词的时期,划为言语发生阶段,标志着儿童开始发生言语,又称为言语发生阶段;2—3岁是儿童基本掌握口语阶段,这1阶段将持续到入学前。 语音发生发展阶段
1、非自控音阶段(出生—20天):发音器官为语音的发生做好最基本的物质准备。
2、咕咕出声阶段(21天—5个月):声音听辨能力有较大发展,有大量的“玩弄”声音的现象,有了最初的语音模仿和“对话”意识。
3、呀呀学语阶段(6个月—1岁左右):连续发音的节奏感加强,发音的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出现许多类似语言的语调。这阶段显著的特征是婴儿模仿发音的能力大大提高。
4、学说话阶段(1岁—1岁半):连续音节和类似词的音节增多,能说出1些单词,无意义的音节减少,这是1个由无意的音节过渡发展大词音的过渡阶段。
5、积极言语发展阶段(1岁半—3岁):开始由单词句、双词句向完整句发展,集中的无意义的发音现象消失,发音和发出的词和句子整合在1起。但由于发音器官发育未成熟,会出现许多语音“错误”。 语音发展的特点
1、前言语感知能力的发展 前语言阶段,感知语音的能力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基础。最近的研究表明,汉语儿童前言语阶段的感知能力分成3种水平层次: (1)辨音水平(0—4个月):学会分辨言语声音和其他声音的区别,获得辨别不同话语声音的感知能力。大约两个月后,开始比较清楚地感知“语音学”意义上的单纯的语音,能感知由发声位置和方法变化造成的语音差别。 (2)辨调水平(4—10个月):能注意1句话或1段话的语调,从整块语音的不同高音、音长变化中体会所感知的话语声音的社会性意义,并且给予相应的具有社会**往作用的反馈。 (3)辨义水平(10—18个月):能将人们说话时语音表征和语义表征联系起来,去分辨1定语音的语义内容。开始学习通过对声、韵、调的整体感知来接受语言,为正式使用语言与人交往作好“理解在先”的准备。
2、前语言发音能力的发展 前语言发音是指婴儿正式说话前的各种语音发声,类似于说话之前的语音操练。 这个过程大致分为4个阶段: (1)单音发声阶段(0—4个月):会哭叫,还会调节哭叫的音长、音量和音高,用不同的哭声表示不同的意思和需求。 (2)音节发声阶段(4—10个月):发音有了明显的指向性,对成人的社会性刺激作出反应;另1方面发音中出现了许多辅音和元音的组合,从单音节过渡到重叠多音节。 (3)前词语发声阶段(10—18个月):能发出1连串变化不同的辅音加元音的音节,发音有语言的感觉。 (4)特殊的“小儿语”发音阶段(1—1岁半):有明显的旋律和抑扬顿挫的音调变化。说话呈现特殊的“小儿语”式发音,常常表现出省略、替代、重叠等特殊的策略。
3、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 (1)产生交际倾向(0—4个月):逐渐产生交际的倾向和兴趣。约两个月时,会用表情、动作或不同的声音表达不同的情绪,表现出明显的交际倾向。 (2)学习“交际”规则(4—10个月):对成人的话语逗弄给予语音应答,还出现与成人轮流“说”的倾向,前语言交际已有明显的“社会性”成分。 (3)扩展交际功能(10—18个月):能够通过1定语音和动作表情的组合,使语音产生具体的语言意义。这个时期的婴儿有坚持表达个人意愿的情况,开始创造相对固定的“交际信号”,能较好地理解语言的交际功能,能借助前语言发音和体态行为与人交往,发展起真正的语言交际能力。
4、发音紧缩现象 1周岁以后,婴儿出现发音紧缩现象,在前言语阶段能发出的有的或没有的语音都不能发出,无意义的连续音节大大减少,往往用动作和手势示意,独处时也停止了自发发音活动,出现1个短暂的相对沉默时期。
5、2—3岁儿童语音发展的特点 从1岁半开始,儿童发音器官逐渐成熟,语音逐渐稳定和规范,发不出的语音逐渐减少儿童集中的无意义发音现象已经消失。
2、词汇的发展 1般而言,学前儿童只掌握基本的口语词汇,他们对词汇的掌握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范围的扩大,以及对词义理解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 特点:
1、从9个月开始真正理解语言。
2、1岁至1岁半阶段:头脑中关于词和具体事物情景的联系越来越多,能理解更多的词和简单的句子。理解和使用新词常出现词义泛化、词义窄化、词义特化现象。
3、1岁半至2岁阶段: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儿童掌握词汇的第1个关键时期。词汇量的迅速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能摆脱具体情境制约理解词语。
4、2岁至2岁半阶段:词汇迅速增长,对语言的理解力迅速增加,词的泛化、窄化和特化现象明显减少,对词义的理解日益加深,词的概括程度进1步提高。求知欲强烈,对新词感兴趣。
3、语法的发展 特点:
1、单词句阶段:是指用1个词代表的句子,1般出现在1岁—1岁半。单词句所用的词不是单独和某种对象想联系,而是和某种情境相联系。
2、双词句阶段:是由2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有时也由3个词组成,1般出现于1岁半到2岁。
3、能运用多种简单句,出现复合句:2岁以后,简单句增加。有时也出现复合句,但数量少,比例小。
4、句中含词量增加: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说话所用的句子有延伸趋势,句中含词量增加。
5、疑问句增多:2岁左右,婴儿开始使用疑问句,并呈迅速增长趋势。
6、接尾策略:接尾策略是指婴儿不管实际情况,只选用问句末尾的1些词作答,主要发生在1岁半至2岁半,3岁左右这种语言现象消失。
7、抽象句子规则,进行系统整合:把1种新的语言现象纳入原有的语言框架,力图用原有的规则去解释、同化,即对句子规则进行系统整合。
8、说话不流畅,表达常有“破句现象”:说多词句的句子时,常有说话不流畅,结结巴巴的现象。对3岁孩子而言,这是正常的自然现象。 简述0-3岁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征2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意义 (1)学前期是人类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儿童心理的研究成果和长期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婴幼儿期是人的1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在这1时期,婴幼儿的听觉和言语器官的发育逐渐完善,正确发出全部语音的条件已经具备,34岁时发音机制已开始定型,以后再发别的音,就容易有口音。1个人在婴幼儿期没有掌握正确的发音,以后进行补偿教育就困难多了。婴幼儿在掌握词汇方面,由3岁的800—1000左右个词,发展到6岁的3000—4000左右个词。 在掌握语法方面,由掌握简单陈述句的语法形式,发展到掌握多种句式并列句及主从复合句等)的语法形式。在正确教育下,幼儿入学前就能自如地运用口语表达自己的见闻、愿望、情感等。如果婴幼儿在发展语言的关键期,没有条件学习口语,以后就不能真正学会说话。众所周知,7岁狼孩回到人类社会后,开始学习说话,经几年的训练,只记住45个单词。这个实例说明,婴幼儿语言的发展如错过了时机是难以弥补的。因此,学前期的语言教育在家庭和幼儿园中,应该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其成果对人的1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2)学前期语言教育可以促进婴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 语言在人的认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婴幼儿在掌握语言之前,要认识1个物体的特征,必须对该物体的各部分和各个特征逐1进行详细的感知,他们用手摸,抓起来玩弄着看,放进嘴里咬,甚至把东西拆了……,而当他们掌握了语言以后,情况就不同了。成人在带领婴幼儿观察周围世界、传授知识技能、解释行为规则时,都将伴随语言。语言的参与,将使婴幼儿的认识过程发生质的变化,语言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起作用: 用词命名:即把所认识事物的名称、形态、习性等用词叫出来。如带幼儿认识公鸡时,不仅能叫出公鸡(名称),而且还能说出公鸡头上有红色鸡冠,嘴是尖尖的,身上有漂亮的羽毛,尾巴是向上翘并向下弯的,有两条长长的腿(外部特征)。幼儿在认识事物时,有了词的标志和解释,其对事物及属性的感知,才成为能被理解的知识,并且得到巩固。 借助于词,区别类似的对象:婴幼儿知识经验贫乏,知觉的精确性差,在认识相似的事物时,常常发生混淆。如幼儿大都分不清楚狼和狗的外形特征。这时,成人就可借助于词,让幼儿对2者进行比较,可边观察边指出它们的不同:“狼的嘴较大,腿较细,尾巴长,是向下拖着的;狗的嘴比较小,腿较粗,尾巴短,是向上卷起来的。”当然,也可让幼儿在观察时,自己找出它们的不同,观察不到之处;成人再给予启发,以培养他们分析、比较的能力。 借助于词,认识事物的共同特征:找出事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要求有1定的概括能力,对幼儿来说,有1定的难度,需在成人帮助下,逐渐学会概括。如区别对鸡和鸭的不同点之后,可启发幼儿找出鸡和鸭的'相同点:都有羽毛、翅膀、两条腿和脚,肉可以吃,母鸡、母鸭都会生蛋等。 借助于词,分出事物的主要和次要特点:幼儿受思维水平的限制:对事物的认识分不清主次。如颜色属事物的次要特征,而幼儿却常常把它作为事物的主要特征,因此,他们常常会说出“黑色的小白兔”或“灰色的小白兔”之类的话。对这种情况就需借助于词给予解释,让幼儿知道,兔子有好多种颜色,有白的、黑的、灰的、棕的,……,但不管哪种颜色,兔子都是长耳朵,短尾巴,前腿短,后腿长,走起路来1跳1跳的,让幼儿知道这些才是兔子的主要特征。 语言在孩子认识事物的过程中,除以上作用外,作为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不仅可以使孩子直接地认识事物,而且还能使其间接地、概括地认识事物。如孩子已知山楂是酸的,下次再认识柠檬时,只要告诉他们:“柠檬很酸。”可以不尝味道就能体味了;不仅可以把感性知识用词记载下来,储存在脑中,构成知识,而且还是思维过程的工具。没有语言就不可能进行抽象的思维,在由直接地感知、表象进入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概括等抽象思维的过程中,语言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反过来,由于幼儿认识范围的扩大,认识内容的加深,也就丰富了幼儿的语言。语言发展的过程,往往也是认识丰富和深化的过程。这就说明语言与认识的密切联系与互相制约的关系,只有很好地掌握了语言,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学前期语言教育可以为学习书面语打好基础 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成果证明,学生写作能力低的原因之1是独白能力低,不怎么会说话,写起文章自然杂乱无章。而独白能力强,比较会说的学生,说起话来有条有理,生动自然,写出文章1般都不错,这是因为书面语是以口语为基础。在孩子入学以前,如果能学会普通话的准确语音,掌握大量的词汇,有1定的口语表达能力,入学后学习认字、读书和作文时,主要是把看到的字形和相应的语音联系起来,理解文字内容和用文字表达意思就比较容易了。学前阶段成人如能有意识地训练孩子口头组词、组句和口语表达能力,让孩子现想现说,有条有理地说,就可以促进孩子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逻辑性的发展。以上这些因素,均可为孩子入学后学习书面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简述0-3岁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征3 影响幼儿语言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1、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带养人的文化程度及语言、家庭经济状况等。语言的发展与环境所提供的信息刺激量的多少有关,接受外界信息刺激多的孩子,其语言发展就快于其他儿童。
2、年龄因素。语言学习显然受年龄的影响。年龄是影响词汇发展最主要的因素。同时年龄也是影响语法发展的1个重要因素,随年龄增长,逐渐出现各种短语结构。
3、教育因素。家庭教育对儿童早期语言的发展有巨大的作用父母经常阅读育儿书籍,孩子的语言发展优于其它小儿。幼儿园教育具有家庭无法替代的效果,通过合作性游戏可提供做练习及增进语言技巧的媒介,孩子们在游戏中通过相互接触、学习,可促进各自的语言发展。 此外,这些因素也会在1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语言发展:
4、器官问题。幼儿成长阶段若有脑部发育不全、脑受伤或先天性障碍时,语言发展必然会迟缓。
5、健康问题。体质瘦弱或长期生病的孩子,可能因游戏机会减少,学习经验欠缺,而不如健康幼儿的语言发展顺利。
6、学习能力。某些幼儿因具有较敏锐的学习和模仿能力,语言发展得较早、较好;反之,则语言发展容易有偏差、迟缓的情形。
7、性别差异。1般而言,女孩的语言发展起步会较男孩早,而且口语表达能力也较好。但在进入小学后,性别差异现象就会减少,男孩、女孩的语言能力也没有明显差别了。
8、人格特征。先天气质较害羞、内向、畏缩的幼儿,语言能力会较差些。
6、3岁儿童的心理特征及其教育
3岁儿童的心理特征如下:
1、充满好奇心。3岁孩子已经具备独立的行动能力,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凡事都想动手去试,大人觉得他在搞破坏,其实他是在独立的探究知识,这是自我发展的第1步。
2、强大的运动能力。3岁左右的孩子精力特别旺盛,随着体能的迅速发展自主活动的范围也越来越大,似乎1刻也闲不住,他也能感觉到自己在不断成长,运动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3、语言表达能力。上幼儿园的孩子会讲述今天发生的事情,会主动给大人表演自己早判新学的知识,这是孩子智能发展的加速期。
4、模仿能力。看见大人做什么他也想去尝试,大人洗衣服他会马上端盆,大人刷鞋子他赶紧拿刷子,虽然弄得乱78糟但经常乐此不疲。
5、有了小脾气。开始叛逆了,会为了1点小事情闹情绪,会发脾气,这时候讲道理往往作用不大,进入叛逆期的孩子这种情绪可能会持续半年至1年左右。3岁儿童的教育方式如下:
1、正视孩子的行为。当孩子在公共场合哭闹时,我们要勇敢面对周围人的目光,克服尴尬的气氛,不要表现得很愤怒也不要当众指责和说教,这是孩子实现自我的手段,我们肯定他自我要求的同时也要采用正确的方法来进行纠正。
2、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多事情还不能完全的自主做到,家长要及时进行鼓励和支持,不要总说这不对那不行,看见宝宝满屋乱跑乱拆东西不要大声训斥和发脾气,即使孩子做不好也要肯定孩子的初衷,这样自信心和主动性才能得到发展。
3、多跟孩子交流。当孩子有1个又1个为什么的时候说明他们头脑中已经有了思考的过程,家长猜裂要给予充分指导,不要感到不耐烦,更不要因为孩子年龄小就糊弄他们,要有耐心并逻穗睁闭辑清晰的解答,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掌握知识、开发智能。
4、给孩子独立做事的机会。虽然孩子的自控力、判断力还不完全成熟,容易出现磕磕碰碰,但家长不能处处限制孩子的行为,孩子做事是为了体会过程而不是结果,你没有办法替孩子成长和生活,所以要给他适当的锻炼机会。当然对于1些不安全的行为,我们有必要对孩子讲清楚并教会他保护自己。
5、家长要规范好自己的言行。父母是1面镜子,行为举止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大人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做,所以我们要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自己的1言1行,以自身良好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自觉性。